變現能力減弱 網紅電商還能火多久
1月22日,作為一家孵化出很多網紅的新三板公司,「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擬申請從新三板摘牌。近年來,網紅經濟大熱,一批網紅電商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作為孵化出網紅張大奕的平台,如涵控股當年登陸新三板時備受關注,更是獲得了各路資本的競相追逐。網紅電商成為市場的新寵兒,也成為企業重要的掘金地。然而隨著熱度退去,企業也正在面臨市場競爭加劇、網紅變現能力減弱、網紅維護及流失風險的挑戰,網紅電商是否還能在資本市場順利前行仍待觀察。
對於下市原因,公告中並未明說,只解釋為「根據公司未來發展及戰略規劃需要」。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向如涵控股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如涵控股旗下網紅銷售的主要商品為服裝、化妝品等,目前該公司主要網紅張大奕微博粉絲數為581萬,而淘寶店鋪粉絲為721.4萬,該淘寶店鋪銷量最高的商品有近5000人付款,在淘寶店鋪中銷量較高。公開資料顯示,如涵控股是一家以「網紅+孵化器+供應鏈」的模式發展的網紅孵化公司,主要盈利模式可以簡單概括為:打造網紅從而實現商業變現,故網紅提供的流量成為商品交易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隨著網紅經濟大熱,一些傳統的電子商務服裝品牌紛紛加入「網紅電商」、「網紅經紀」大軍中,競爭日益激烈。如涵控股當年以「網紅第一電商」的身份登陸新三板時備受關注,更是獲資本青睞。2014年11月,如涵控股獲得賽富亞洲的A輪融資;2015年10月,如涵控股獲得君聯資本領投、賽富亞洲跟投的B輪融資;2016年,如涵控股募資4.3億元。其中,阿里巴巴以96.43元/股的價格,耗資3億元認購311.11萬股,獲得如涵控股9.58%的股份。
業績滑坡「成也網紅,敗也網紅」,隨著熱潮退去,網紅變現能力減弱,過度依賴網紅的電商難免陷入虧損困境。從如涵控股發布的2017半年報來看,對網紅依賴度重直接導致如涵控股營銷費用高漲,進而陷入虧損困境。公告顯示,如涵控股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532萬元,凈利同比下滑287.64%。2016年同期虧損395.19萬元。
另外,線上服裝類業務銷售佔比較高也成為如涵控股虧損的重要原因。2017年上半年,如涵控股服裝銷售佔總收入的比例為77.23%,而服裝類業務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即由於秋冬季服飾相比春夏季服飾普遍品類多、單價高,秋冬裝在整年的產品銷售收入中所佔比重較大,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一般均呈現下半年高而上半年低的態勢。
而從公告來看,大奕電商(如涵控股持股比例為51%)成為如涵控股營收的主要來源。2016年如涵控股年營收4.45億元,大奕電商營收則為2.28億元。2017年上半年,大奕電商實現營業收入1.32億元,凈利潤1819.2萬元。目前如涵控股主要依賴網紅微博粉絲數量增長,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近年來張大奕等網紅微博粉絲數量增長速度已經放慢,隨著網紅數量的增多,吸引粉絲變得越來越難。
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認為,企業前期孵化網紅採用人海戰術,培養了大量網紅,但是後期真正能夠通過大量粉絲實現的網紅並不多,企業在後期應該調整用人機制,實現利益最大化。
全文未完,請參閱原文,如有侵權請告知,會盡速將文章下架
原文出處:變現能力減弱 網紅電商還能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