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東南亞這個暴利的生意只有中國人能做?

東南亞這個暴利的生意只有中國人能做?

  • Post category:Uncategorized

出海曾經是中國製造業堅持的理想,而如今,這條路被用在了金融科技公司上。

一現金貸上市公司投資人在非公開場合曾說,“國內有一百多個團隊準備去印尼做現金貸。”

“這個生意,印尼人幹不了,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在做。”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從業者表示。

國內金融科技公司好像訓練完備、裝備精良的戰士一樣來到與世隔絕的小島,想在這裡快樂的生活,唯一的擔憂就是來自同一世界的人,因為榨乾他們,才有可能活下去。

正如大航海時代,“死亡和征服”總是在“探索與發現”之後。

智能手機出海,金融科技緊跟其後

ITC Mangga Dua,是印尼雅加達最大的3C類賣場,如今這裡已是OPPO、小米、聯想等國產智能機的天下。

“商場整棟樓都是OPPO的廣告。”電魂創投海外投資總監常勝表示。在印尼,普通公務員的收入約為1,500-2,000人民幣,而大多數人的工資只能負擔日常開銷。目前印尼三分之二的手機出貨價都在200美元以下。

“ 蘋果在那邊賣的不好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不能做分期造成的。”奇客巴士CEO李曉鵬表示,在當地分期付款早就習以為常。

移動社群的發展超乎人們的想想,畢竟基礎網絡實在太貴了。

某重點關注印尼市場的投資人Leo說,比如市區4-5萬(人民幣)月租的辦公室,固定寬帶費用需要1-2萬,甚至3-4萬。

跳過了PC階段,而直接進入了移動社群也就不奇怪了。

據悉,印尼的平均上網時長在6-8個小時,以目前在印尼最受歡迎的手游《Mobile Legends》(可被看成山寨版王者榮耀)為例,其月流水已經超過200萬美金。

移動社群的紅利,讓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嗅到了商機。從“做智能手機的分期貸”到“借助智能手機的現金貸”,國內的金融科技,尤其現金貸公司開始大舉進攻。

“上百家中國現金貸團隊搶灘印尼,前景如何?”、“ 社群金融公司成堆“出海”東南亞成首站”,這樣的標題比比皆是。“彷彿一夜之間,東南亞全是中國的現金貸的公司。”唐牛金融(TangBull)CEO何飛說,“感覺好像有上千家。”

一年前,從未到過印尼的何飛赴印尼考察市場。在得知他是做手機分期貸之後,手機店老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不僅請他們進店詳談,還拿出了水果和飲料。

一年後,印尼Google Play排行榜上,以信貸Kredit、現金Tunai、盧比Rupiah(印尼貨幣單位)字母命名的APP,至少超過30個。

但接入外資不暢,及為了減小分期貸對資金的壓力,唐牛也加入了現金貸大軍。

“我們有分期貸的基礎,轉做現金貸很容易。”何飛說,分期的白名單為現金貸積累了不少用戶。目前,他們在印尼線下分期排第二,現金貸則能在進排前三。

而在印尼,移動社群和金融科技已經無處不在。

也許中國人無法理解的印尼本土獨特商業場景是,“摩的司機,變成了移動ATM。”常勝說。

以騰訊投資的印尼摩的Go-Jek為例,用戶可以通過Go-Jek叫摩的,而在下車時,如果需要現金,則可以直接通過APP找司機兌換。常勝稱其為“人肉ATM”。

貼近生活的現金貸更容易滲透印尼人的生活。

容易複製也容易受制

印尼人都是月光族,愛社交愛消費,而且,上班模式很“神奇”。

到了發薪日,當地員工就開始解放自我,購物、狂歡、吃大餐都稀鬆平常。“拿了薪水,就遲到早退,甚至消失一周,然後錢花完了,又乖乖跑回來準點打卡上下班。”Leo補充,初到時他也覺得奇特,幾次調研之後也就習慣了。

別拿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去看待他們,他強調了這一點。“我知道有個印尼姑娘,每個禮拜都要和閨蜜們組團去唱KTV,即便每次都要花她月工資的十分之一。”

人口基數和生活方式,讓投資人和金融科技公司雙眼放光。

印尼有2.6億人,社群的滲透率超過了50%,而僅有36%的人擁有銀行帳戶,2%的人擁有信用卡。而在中國國內,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用信用卡,銀行卡人均持有量接近4張。

對在中國國內備受煎熬的金融科技公司來說,這個新市場簡直就是一塊巨大的“肥肉”。

而且這個生意,印尼人幹不了。

“有些公司給人撈一票就跑的感覺。”一位不願意透露的從業者評論道,賺了錢就跑,賺不了錢,更要跑。

相比於成百上千現金貸公司的瘋狂湧入,分期貸就顯得有些笨重和落伍。

何飛的唐牛金融從一開始瞄準的就是分期市場,“公司的定位,是3,000塊錢以內的消費品的分期,包括電視機、空調等,只要用戶有分期需求的,我都願意切入。”具有明確場景的分期貸可控性更好,畢竟,選擇場景和人群,本身就是一種風控。

但是現金貸,尤其小額、短期現金貸的優勢更明顯。

分期業務的毛利率在30%-40%,和現金貸動輒成百上千的回報率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以1,000萬資金為例,分期通常在3-12月,每個月大概只能放200-300萬。但如果是7-14天的現金貸,一個月至少可以放2,000萬。

何飛說,“現金貸業務更像是線上流量生意,幾個人就可以用起來,一般現金貸公司規模最多30-40個人,而我們分期已經快300人了,這是很重的一種模式。” 而至於關鍵的風控模型和徵信系統,則和這個爆發的市場顯得格格不入。“其實數據沒有哪家好一點,也沒有統一的徵信。”在東南亞從事摩托車分期的企業家和鋅財經分享。

而更重要的是,物價高,收入低,多數工資只能負擔日常開銷,“現金貸基本屬於發薪日貸,壞賬率極高。”他補充。

事實上,並不是只有早期公司看重這個市場。螞蟻金服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與Emtek集團(Elang Mahkota Teknologi)成立了合資公司,開發移動支付產品,及提供數字金融服務,騰訊、百度、京東也都有各自的動作。捷信、宜信等財富公司也都在東南亞有所佈局,捷信在東南亞有超過8,000個網點。資本看好這個市場,但監管等問題仍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懸在每一位淘金者的頭頂。

全文未完,請參閱原文,如有侵權請告知,會盡速將文章下架。

原文出處:東南亞這個暴利的生意只有中國人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