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哪個地方有可能率先複製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成功,那一定是東南亞。
“11.11”到來之前,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首個海外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台)試驗區——數字自由貿易區全面啟用運營。eWTP是阿里巴巴正在開發的新的全球貿易平台,也是阿里巴巴東南亞棋局中的關鍵一子。作為首個eWTP海外試驗區的“共建者”,馬來西亞總理納吉佈於2016年11月4日與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第一次見面,兩人只聊了幾分鐘就決定要在馬來西亞“試點”eWTP。
兩人的共同之處在於,作為革新者,他們都希望在各自領域,改變更多人的生活。馬雲希望阿里巴巴能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服務全球20億用戶。納吉布則希望通過電子商務,可以使馬來西亞成為區域樞紐,並在2025年實現320億馬幣的出口量,成為全球經濟排名前20位的國家。無論他們的期望是否如期實現,至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週,數以萬計的貨物包裹將通過這個新建的物流樞紐,從中國大陸抵達東南亞各地;1900多家馬來西亞中小企業也將通過阿里巴巴的平台,將他們的產品介紹和銷售給中國的消費者。
本土化:破解最後一公里
東南亞成為阿里巴巴全球貿易戰略的首選“陣地”並非偶然。據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和谷歌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東南亞是目前全球互聯網用戶增長最快的市場,目前約有2.6億用戶,到了2020年預料將增至4.8億。
預計到了2025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將達到2000億美元,主要增長來自電商、網絡媒體和在線旅遊。東南亞地區擁有5億人口,其中2億是活躍的電商用戶。但東南亞地域呈“碎片化”分佈,從印尼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比美國從東海岸到西海岸更遠,這決定了物流覆蓋的難度;而不同語言和文化造成的消費需求差異,也決定了東南亞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市場。
身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電商平台,Lazada是少數在這一市場進行早期投資的企業。但Lazada的創始人之一、首席平台官Aimone承認,在兩年前,該公司的業務受“ 雙11 ”的衝擊很大,“很顯然,我們需要新的技術來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和消費體驗。”他說。Lazada成立於2012年,業務覆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越南等六個東南亞國家,擁有逾10萬家當地和國際賣家。2016年至今,阿里巴巴先後兩次共斥資20億美元,購得Lazada83%的股權。
Lazada資深副總裁宮本之前在阿里巴巴工作了4年,負責東南亞的戰略投資和整合工作,如今他的主要工作是引入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技術優勢和方法論。之前,天貓在lazada開通的馬來西亞“TaoBaoCollection”(淘寶精選)站點,不到一周就吸引近3萬中國商家入駐。在接受采訪時宮本表示,“淘寶的電商經驗將更多地反哺東南亞市場。未來可以賦能更多的國內商家。通過’淘寶精選’中國賣家不需要再在東南亞開店,通過技術平台和基礎設施搭建,東南亞的消費者也能像國內的消費者一樣體驗’萬能的淘寶’的神奇之處。”
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和Laza-da的工程師共同開發的賣家平台正式交付。依靠全新的ASC系統,賣家實現了自助註冊登錄。過去需要通過打電話聯繫賣家中心、由人工指引賣家開店的流程已經完全改寫,節省了大量人力。新賣家中心在去年雙11期間上線以來,新註冊賣家數量增長至13.5萬家,商品總量增長近7倍。雙11期間,東南亞消費者通過Lazada平台的“淘寶精選”就可以“一鍵購買”來自中國大陸的商品。之前,Lazada已在深圳建成一個集貨倉,可以將消費者購買的不同商品,重新打包成一個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中。
過去一年半,Lazada在東南亞的15個倉配中心,130個配送站,15個分揀中心完成網絡層面的對接。在技術層面,2017年,Lazada獲得菜鳥的技術賦能,將菜鳥的倉配體系引入自身系統。引入100多家物流企業,搭建東南亞的物流生態體系。
擁有物流、諮詢公司和跨國軟件企業工作背景的程海星四年前加入Lazada,負責該公司物流體系。他認為,“在新興市場,物流體係是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重要渠道。”
“全文未完,請參閱原文,如有侵權請告知,會盡速將文章下架。
原文出處:中國電子商務出海劍指東南亞